上身
在穿着上行进间单穿arc'teryx rho lt 可能略嫌太单薄所以搭配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一起当作底层使用,排汗性高、透气量也够。在低温环境下行走不会太热或太冷,而且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有帽子可以增加头部保暖。
arc'teryx始祖鸟proton在刚开始从出发时可以穿上,coreloft continuous 90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保暖功能,搭配高透气量的表布,体温控制的相当好,适用的温度范围也较广。
在天未亮之前爬上山顶时可能需搭配alpha fl防风。montbell permafrost light down parka除非必须在长时间静态或是在营地休息时才会穿上羽绒,不然基本上不会把羽绒在其他时候穿在身上行走。
穿着的大原则,在出发前会感到寒冷,在行进间不会感受到热,尽量避免出汗造成冷点或是衣服的潮湿,休息时尽快加上保暖层,避免体温在休息时下降太多,如果在强度较高的活动时依然感受到冷的话,也立刻修改更正,在稜线上须注意风寒效应。
下身
因为需要较长天数的行走,底层选择羊毛内裤,一来保暖二来不会臭,再来保暖层是rab的power stretch保暖裤,排汗透气性佳,穿着的感觉也相当好,其实根本会忘记有他的存在,再外面一层是mammut猛犸象的eisfeld advanced so pants好穿好看,在冬季穿相当适合,布料耐磨冰爪的保护层也有做到。
脚部
鞋子的部分我只有一双1.5层靴scarpa的phantom tech,依照攀冰的经验,鞋子内部如果湿了,之后脚会非常容易感到冷,所以在脚部的保暖方面最重要的便是保持干燥,除了行进间的一双袜子之外,一定要有第二双袜子隔天穿或是在营地穿。
我个人回到营地休息时,会尽快把脚上的袜子脱掉,换上羊毛袜,保持脚部的干爽与温暖,在睡觉休息时再把当天的袜子放入口袋或是睡袋中烘干,隔天使用,由于各只有带一双袜子并没有其他备品,所以必须特别注意不能混用,避免隔天穿着湿袜子行进。
手部
主力手套为rab的power stretch手套,唯有湿掉或是活动量不够大时会感受到寒冷,这次为避免这情况另外带上有windstopper的mont-bell手套,测试有薄膜的手套是否可以减缓这感受。在休息时可以带上bd的soloist,由于非常温暖,所以可以考虑直接带上,但如果可以选购大一号会更好,少一步脱手套的步骤。
头颈部
用mammut猛犸象 eiswand advanced ml的帽子当作底层,视情况搭配adisi的power stretch帽子,然后最外层是mammut猛犸象的头盔,在休息时如果较冷可以在带上proton的帽子,如果在稜线上风大或是有下雪的时后可以拉上alpha fl的帽子。此次没有使用魔术头巾,改用围脖,一来比较温暖,二来行进间可以整个拉起来把脸遮住,除了保暖的功能还有防晒的功能....避免在雪地中被晒伤,还有松紧带可以调整避免再行进间一直滑落。
脸部与唇部皮肤的保护也非常重要,上次在四川没有好好的涂防晒,一下山就跟藏民没什么两样,所以一定要一直补,同时嘴唇避免干裂护脣膏也是非常重要的品类。
营地
睡眠系统
睡垫为常见therm-a-rest z lite,在使用时可以折叠使用,尽量以核心保暖为主,脚的部分可以放在包包或是攀登靴上,避免直接接触地面,睡袋使用黑冰g700,睡觉时把所有衣物穿在身上,在睡前热煮水放进睡袋中增加温度。
饮食
饮水此次使用mont-bell的900ml 保温瓶,比以往一般的轻量保温瓶更轻,带手套时也方便操作。行进间的饮水搭配platypus的软水壶使用。
吃饭方面由于全部都是干燥食物,所以自制了一个保温袋在干燥食物加热水后可以保温较久,不会吃到一半冷掉,餐具也搭配使用snowpeak的长柄插匙。
技术装备部分由于每支队与采取的策略、路线、季节甚至型态都不太一样,这边就先不一一介绍,只在下面的细项中列出项目,不特别说明。
品牌 |
尺码 |
数量 |
重量(g) |
mhw |
scrambler 35l |
1 |
953 |
arc'teryx |
alpha fl |
1 |
332 |
arc'teryx |
proton ar |
1 |
516 |
arc'teryx |
rho lt |
1 |
215 |
mont-bell |
windstopper手套 |
1 |
55 |
mont-bell |
冲锋裤 |
1 |
218 |
mont-bell |
900ml保温壶 |
1 |
376 |
mont-bell |
permafrost light down parka |
1 |
434 |
mammut |
eisfeld advanced so pants |
1 |
298 |
mammut |
mammut eiswand advancedml |
1 |
460 |
mammut |
吊带 d型扣快挂*3 |
1 |
850 |
rab |
手套 |
1 |
47 |
rab |
保暖裤 |
1 |
193 |
adidas |
帽 |
1 |
29 |
adidas |
围脖 |
1 |
32 |
ice breaker |
内裤 |
2 |
120 |
petzl |
lynx冰爪 |
1 |
1151 |
bd |
soloist手套 |
1 |
320 |
bd |
cosmo 200越野露营头灯 |
1 |
86 |
leki |
登山杖 |
2 |
577 |
therm-a-rest |
z-lite防潮垫 |
1 |
406 |
decathlon |
防水袜 |
1 |
100 |
decathlon |
太阳眼镜 |
1 |
65 |
decathlon |
速干毛巾 |
1 |
43 |
decathlon |
收纳袋m |
1 |
25 |
decathlon |
收纳袋l |
1 |
40 |
decathlon |
救生毯 |
1 |
65 |
黑冰 |
g700睡袋 |
1 |
1040 |
luminaid |
太阳能灯 |
1 |
79 |
dran tough |
羊毛袜 |
1 |
74 |
platypus |
软水瓶 |
1 |
21 |
snow peak |
钛叉匙 |
1 |
15 |
victorinox |
瑞士军刀 |
1 |
37 |
]]>
这次要评测的是mammut猛犸象 sertig ii mid gtx,是一款轻量厚底的多功能户外徒步登山鞋,我们拿它走很多路线,累积路程距离超过一百公里,从原本不太看好,觉得可能是一双中看不中用的鞋,到后来变成我们心悦诚服,认为是一双轻盈耐走又不易感到疲倦的好鞋!
游走于山区和城市之间,所以外型当然一如 mammut猛犸象近年标示鲜明的路线:兼顾机能与时尚。这双是我穿的男款,颜色是深蜥绿,以绿色、深灰和一点亮眼的mammut猛犸象标准橘做点缀,线条相当流畅有型,缝线和热贴合混合了不同材质,看起来非常协调。
实际穿起来大概是这样,但因为我自己不太注重穿搭,看看就好。
这是女款 sertig ii,比较亮眼,有点像是经典黄靴,所以是非常好穿搭的颜色。
鞋身
鞋身主要是透气的网眼布料,局部的橡胶用于防护和接合,脚踝周围则设置了缓冲性较佳的填充材质,提升穿着的舒适性与防护性。内里的防水材质是gore-tex,防水性和透气性兼具。
鞋底
鞋底使用 mammut猛犸象自家的 swiss design 调和橡胶,偏软一点,包覆范围从鞋跟到鞋尖,所以抓地力很好,即使踏点很小也踩得住,过一些崎岖地形很方便;中底是缓冲效果很好的eva,厚度很足够,所以减震效果佳,高低落差较大的时候可减缓对膝盖的冲击。
这是使用多趟行程,累积一百多公里之后的鞋底状态,有些微磨损,但依然有稜有角,耐磨度还不错,再走个几百公里应该不是问题。
重量
官方提供的数据:男款重量是385克,女款的重量是320克。
实测鞋子的重量:男款是405.5克,女款是 361.5克。这样的重量表现是确实的“轻量化”,几乎是重装靴一半以上的重量,对应的舒适背负重量我认为是介于8~15公斤之间。
使用心得
mammut猛犸象 sertig ii mid gtx 实际穿起来的脚感很轻,几乎跟低帮越野跑鞋一样,重量的感受度低,走起来很轻快,跳脱我对中帮鞋有些笨重的刻板印象。至于穿着的舒适性,对我这种脚掌宽厚的人来说,几乎感受不到包覆的压迫感,所以我不需要选过大尺码去符合脚掌的宽度和厚度,操控性因此跟着变好很多。至于脚踝和脚掌弯折处,这两个我经常穿中帮鞋会感受到的压迫点,在这双鞋上完全消失。
不过毕竟是轻量化设定,为了减重,sertig ii 选用的材质不会太厚实,所以踩在比较尖锐的石头或树根,或者要把脚尖卡进石头缝找踏点时,不管是鞋面或鞋底,脚掌都比较能感受到路况与地形的反馈。但很意外地,穿这双鞋不会感到疲倦连走三天的累积距离超过50公里,但脚掌没有酸痛、肿胀,也没有水泡热点,每一天都走得很轻松。
穿了不感到疲倦,可能是因为这双鞋大多是应对轻装行程,背负重量约5~7公斤,路线好走的。所以我们又安排了一趟稍微重一点的行程,四天三夜走下来的双脚依然舒适自在,所以合理判断在舒适负重下,穿着 sertig ii 的脚感都不会太差。但习惯背负更重装的人,应该就要考虑 mammut猛犸象 mercury iv 或 sapuen 这两款登山靴了。
总结来说,这双鞋适合注重轻量化,但想要让双脚多一点保护的使用者,可以享受鞋子轻盈的脚感,又不牺牲脚踝防护和鞋底的抓地力与缓冲。如果你有长距离徒步的计划,个人相当推荐用 mammut猛犸象 sertig ii mid gtx 去挑战!
产品实测
路况其实很简单,测不出什么名堂,但因为sertig ii很轻,而且适合长时间走路,穿搭起来也好看,对这种结合旅游和户外的行程实在是相当合适。
当天走的距离很短,多数时间都在同一段坡道上搬运木头和土堆、落叶,sertig ii 尚未发挥真正的价值。
近期一次觉得很棒的中长距离行程,我们规划了三天两夜活动,累积步行距离超过50公里,可以重装在沿途找营地,补给点和住宿点很多,所以我们选择轻装上路,而这样的设定刚好非常吻合 sertig ii mid gtx 的定位。
这三天走的距离比平常多,已经做好每天晚上会酸痛的准备,但实际上这状况并没有发生,回到旅馆休息后都还有力气到处吃喝,隔天继续上路也不会感到疲倦,让我确实感受到 sertig ii 是一双避震缓冲效果非常棒的鞋子,而且因为够轻,长时间走路也不会造成太多负担,很适合这种多日行程使用。
很幸运地这三天没有淋到雨,否则某些下坡真的会很湿滑难走,gtx防水功能只有在过溪水的时候才能享受到。
第三天,天气转阴凉,早上离开时穿上 mammut猛犸象今年新款的防水外套 convet tour,是我喜欢的 gore-tex paclite材质,又轻又薄,收起来很不占空间。
三天走下来,对 sertig ii 都非常满意,总算在跑了好几趟户外行程后,发现了这双鞋真正的价值。但只有这样还不够,所以下一趟,我们依然选择用 sertig ii 应对,想看看它的表现。
安排四天三夜,背负重量控制在10公斤以内,打算好好享受放松的路线。背负的重量不多,每日的行走距离也不长,让我们得以用很放松的心情去享受眼前的美景。
整条路线唯一放下登山杖,改用双手辅助的登顶前的一小段。
款式颜色
【男款】
男款引进三色:绿、灰、黑色,都是穿起来好看又好搭的低调色系。
【女款】
女款四色:褐、灰、棕,以及最新的粉色(实际颜色非常亮眼又特别,喜欢亮色系的女孩子可以考虑考虑)
]]>信不信由你,对我而言,露营时最振奋人心的时刻有两个,第一是早晨拉开帐篷踏出外头时吸的那口气,第二是夜幕降临,点灯生火的那道光。前者是身体追求纯净的本能,后者我想这就是仪式感在作祟了吧!
今天不聊营地,来聊灯。当我们选择拥抱自然,势必就得放弃城市间的便利,食物自己煮,房子自己搭,而光源也得自己想办法!当然我们既非萤火虫,既然没有自体发光的能力,要在夜晚的营地内能够看得清楚,就得携带足够的灯来提供光源。
灯有千奇百种,有的用油,有的用电……该选哪个?如果你问正在高山上的我,那个履行轻量化的我会告诉你:“选最轻的那一个!”,或者“你不是已经有头灯了吗?”,但毕竟我们现在是在露营,开车可以到的那种露营,我想不必那么克难,任性一点选喜欢的那个(或是好多个),绝对是可以被宽恕的。本篇会就我们过往露营的经验,跟大家分享露营灯选择上的想法及建议。
流明?瓦数?如何判断灯“亮不亮”?
评估灯的明亮程度,“光通量”是最重要的指标,其单位为“流明(lm)”,定义为“单位时间内由光源所发出的总光能”。简单来说,在不考虑所处的空间大小、与光源的距离等环境因素下,流明越高,代表灯越亮。市面上许多灯的简介都会附上流明数,以供消费者参考比较。
灯的另一个常见的单位是“瓦(w)”,它其实是一个功率的单位,灯的瓦数代表一个单位时间内能量的转换量,简单来说就是耗电量,当瓦数越大,代表这个灯泡单位时间越耗电,通常也表示越亮。不过这是由于比较同类型的灯泡,其发光效率(注1)差不多,因此常以瓦数来间接表示灯的明亮程度。但随着灯的技术发展,现在的灯发光效率已经高上许多,加上不同种类的灯,其发光效率也不相同,因此继续使用瓦数来表明灯的明亮程度其实是不直观的。
注一:发光效率(luminous efficacy)就是指每消耗1瓦(w)电能转换成多少光的效率,通常都是以“光通量”为单位来计算,其标示的方式为 lm/w。简单来说,发光效率越高,代表此灯具不仅能有好的照明能力,且省电能力也有一定水准。
你觉得哪一盏灯比较亮呢?
灯灯灯灯,好多选择⋯⋯该怎么选?
灯串(灯条、灯泡串)
灯条及灯泡串都是需要插电的电子照明设备,灯条是一连串小型led灯安装进条型的防水膜中,灯泡串则可以想象成多颗灯泡串在一块,灯泡本身可能为led或是钨丝灯泡,也有分塑胶材质或是玻璃材质。
灯条及灯泡串能够提供绝佳的照明以及均衡的光源,可以将它们挂在天幕、帐篷顶部或营柱上,基本上一条灯串就可以照亮整个营位。选购上可以依帐篷天幕大小来选择长度,最常见是5米到15米,
使用上,插上插座并打开开关即可照明,收纳上也是将它们捲成一捆即可,十分方便。
由于照明能力强、操作简单加上价格便宜,非常适合新手露营或是偶尔一露的camper。硬要说它的缺点,大概就是丑了点,科技感偏重,气氛营造上无法媲美其他点光源的灯种(当然这也跟个人的喜好有关)。如果你觉得是自己会对营位佈置很讲究,或是未来想要以风格露营为主,那么灯串类或许就不那么适合你。
我们自己平时是不用灯条的,但有时候如果是跟一大群朋友,又不想带太多灯的话,偶尔也会选择带上灯条,原因无他,就因为能一条打全部的灯条实在太方便啦!
优点:极亮、光线范围大且均衡、价格便宜。
缺点:外形不讨好、较无趣、需要插电。
灯条拥有良好的照明及均衡的光线,即使在夜晚营地阅读书籍也毫不费力。
led 灯
这里的led灯指的是不需插电的电子灯具,电的来源大概分成两种,一种是usb充电,一种是装电池。led灯的大小、造型及设计千奇百种,从50流明的辅助灯到1000流明的主灯,有的复古,有的现代,有的用挂的,有的则可以立在桌面上,由于种类太多,几乎可以满足露营的各种需求。
led灯大多属于点光源,可以依喜好点亮营地的不同角落,且大多的led灯都可以调控亮度,有些甚至可以调控色温,因此虽然与灯串一样属于非明火光源,但我认为在气氛营造上,可以说是完胜灯串的。
led灯发光时不产热,十分安全,在帐篷内外皆可安心使用,操作上也单纯,需要时按下开关,没电时插上插头充电(或换电池),相当适合家中有小孩,或是想要营造气氛但又不想玩火的camper。在选购上,除了亮度及造型外,建议要特别注意连续照明时间,尽量要以至少能够撑过一晚(约6-8小时)的时间为目标。
优点:方便、快速、安全,体积小好携带,种类丰富多样。
缺点:连续照明时间通常较其他种类的灯低。
led灯的造型多变,有大有小,有复古有现代,很容易找到喜欢的款式。
汽化灯
优秀的照明亮度,佐以独特的嘶嘶气声,忽而闪烁的炙白光焰,如同黑夜中一颗北极星,以温暖的光芒照亮营地。添油、打气、点火,这是一个复古造型的古董玩具,不只替夜晚带来光明,也为露营带来无限的乐趣。
如果说led灯是露营最方便的灯,那么最麻烦的灯大概就非汽化灯莫属了吧!正式进入明火的领域,汽化灯的发光原理,是透过加压及预热,使液态燃料气化并将其点燃,此时汽化灯内的灯芯便会因为受热而持续发光。步骤繁琐,却能直接感受古人的工艺,汽化灯已有百年历史,现今常用的燃料有去渍油以及煤油,后来更发展出直接使用高山瓦斯的汽化灯,免去了加压和预热的麻烦。
提到汽化灯最大的魅力,莫过于优异的照明量以及长时间的稳定度,一盏汽化灯能提供800-2000流明的光通量,足以照亮整个扎营范围,且燃烧时间长达8-14小时不等,一个晚上使用起来绰绰有馀。然而汽化灯也有许多缺点,像是体积大与重量重、操作不当会有危险性、燃料及事前准备繁琐,若使用高山瓦斯会有过高的成本等。
选购上,汽化灯的价差也可以很大,使用高山瓦斯的汽化灯因为构造较简单,价格也比较便宜,操作上只要将其装上高山瓦斯罐点燃即可,且亮度也不输传统设计的汽化灯,适合当作新手的第一个化灯来体验,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高山瓦斯比较贵。真的有兴趣再来选择汽化灯。
要注意的是,汽化灯不适合在帐篷内等空间使用,除了高温有烫伤或烧起来的可能性之外,这类密闭空间有可能有燃烧不完全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,因此建议务必于通风良好、宽敞的室外露营活动使用。
基本上如果灯对你而言只是为了照明,不建议使用复杂的传统汽化灯,但如果灯更是一种情怀,一种格调,一种体验及一种乐趣,那么汽化灯绝对是个值得入手的单品!
优点:明亮、燃烧时间久、乐趣无穷。
缺点:危险性较高、体积较大、较难上手(去渍油、煤油)、燃料成本较高(高山瓦斯)。
coleman 295 汽化灯,可以提供绝佳的照明。
有部分的汽化灯使用高山瓦斯当燃料,例如snow peak瓦斯灯“天”。
煤油灯
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,以煤油作为燃料,早于9世纪已有煤油灯的记载,现今通常用于登山及露营等户外活动。
煤油灯、烛灯类等明火灯,是以单纯的火光来进行照明,由于火的大小通常都不会太大,因此明亮程度是所有灯纇最暗的,但由于火的型态唯美、飘忽不定,且发出的是温暖的橘红光,能营造出一种原始、温馨、神秘的氛围,再加上煤油灯的外型通常都极其复古优雅,因此深受许多camper喜爱。
煤油灯使用棉绳为灯芯,并使用玻璃制成挡风用的灯筒。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,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。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,而灯座内注满煤油,棉绳便把煤油吸到绳头上。只要用点燃绳头,并罩上灯筒,便完成点灯。
虽然煤油灯的照明能力不强,但它的气氛营造能力极佳,点起一盏火苗,便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“野营感”,那是一种原始、职人的氛围,而且煤油灯价格通常不会太高,相当推荐至少入手一盏来玩。
优点:气氛营造、燃烧时间久、相较汽化灯较安全。
缺点:照明能力不佳、煤油偶有异味。
煤油灯的造型通常都走复古优美路线
火光摇曳的姿态非常有气氛
露营灯具选择的多方考量
对于刚接触露营的人而言,可能会被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灯具搞得晕头转向,不知从何其手。这边会就几个面向来跟大家分享,帮助大家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露营灯。
营地内,每盏灯各司其职,不只照亮营地,也带出氛围。
亮度
第一个要考虑的是亮度,毕竟这是我们需要灯的原因:要照亮环境。
不同种类的灯,亮度会因为设计及原理上的不同,而有所差异。然而越亮的灯不一定就越好,它可以有效照亮环境,不过一旦同时放太多颗时,就会容易显得刺眼且生硬。相反的,较暗的灯虽然照明的范围不大,却能在幽暗的环境中带给人温暖宁静的氛围,而且较暗的灯体积通常较小,当多个灯同时分佈整个营位时,就能提供均衡且和缓的光源。
以一个营位来说,建议在主活动区点上一到两个1000-2000流明的主灯,其余角落就使用较低亮度的副灯来均衡打亮整体的环境。如果是跟多位朋友一起露,再依环境大小来增加这主灯的量即可。
微弱的光线,反而能营造出原始旷野的野营感。
若为一群好友露营,则可以点起较亮或较多的灯,来有效打亮四周环境。
照明的持续时间长度
灯的持续照明时间是另一项我觉得无敌重要的考量。续航力强的灯可以提供长时间稳定的照明,让在夜晚放松的我们不用三不五时起身去更换燃料(或电池)。
即使是相同种类的灯,续航力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别,建议大家在购买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简介上关于照明时间的说明,尤其是led灯,由于它们的亮度通常是可以调整的,所以至少会标示最低亮度的照明时间以及最大亮度的照明时间。我自己重点会摆在最大亮度的续航力,以便了解在一次充饱电的情况下,最少可以持续照明多久,况且我在营地使用led灯时,也最常使用高亮度的设定。
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是高山瓦斯的汽化灯,由于他们的设计是外接高山瓦斯罐来供给燃料,因此瓦斯罐的容量就决定了该汽化灯的照明时间,我们可以视需求来选择高山瓦斯罐的大小,很方便。
基本上,我建议灯的持续照明能力至少要有6-8小时,刚好就是正常情况下,天黑到就寝的时间长度,只要能撑过这段时间,隔天趁白天再充电或更换燃料都不迟。我想最讚的灯,就是当你在晚霞时分点起,之后就可以放着它不管,让它继续发光发热,直到你不需要它为止。
有些营地不提供电力,此时灯的续航能力就会变得十分重要。
燃料考量 (取得容易、成本、环保)
燃料的种类影响到很多层面,除了上面提到的续航力,还有包含容不容易取得及更换,方不方便携带,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。
灯的燃料跟灯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。举例来说,大多的灯串是插插座的,只要插好电,就能提供无限的照明时间。led灯则分为充电式以及吃电池,充电式led灯要注意一次充满电可以亮多久,吃电池的led灯则要预先算好这趟需要带的电池量。同理,燃烧油的灯也要算好一趟露营需要携带多少油量,以及要用什么容器来装?使用瓦斯罐的灯也是要计算好一趟需要带多少罐瓦斯,尤其高山瓦斯罐的成本最高,是最烧钱的燃料。
kzm(右)用电,snow peak(左)用瓦斯,你比较喜欢哪一个?
安全与便利性
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点是灯的安全性及便利性,安全性这部分主要端看使用环境以及露营成员。例如,如果是在封闭的内帐中使用,汽化灯、煤油灯等明火燃烧的灯就不那么适合,一来有帐篷烧起来的可能,二来也有不通风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。再者,如果有小孩一起露营,使用明火灯也要注意小孩误触烫伤的危机。至于便利性这部分,通常使用电力的灯都是比较方便操作的那一类,只要充(插)好电或装好电池,按下开关即可发亮,不用像煤油、汽化灯那样需要装燃料、换灯芯、加压或是点火等繁琐步骤。
简单来说,如果相对重视安全、便利性,不想花太多心力和时间管理营地照明,那么使用电力的灯条、led灯绝对会是首要选择!
在枕边使用不含明火的led灯是比较安全聪明的做法。
结语
爬山野营时,我们习惯只带一个轻量营灯,在夜晚点亮小小的登山帐篷,有时为了更轻量,甚至不带营灯,只靠头灯的光线来帮助视野。实际进到露营的领域后,由于东西变多,营地范围变大,夜晚活动时间变长,对营灯的需求及依赖也因此增加许多。
我认为露营不像登山,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及额度中挑出效能最好的。露营就像是生活,可以把他想像成高级的扮家家酒、一场大人的游戏,在这个前提下,已经不用执着于挑出最强、最推荐的灯。我想,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灯,那就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露营灯了!
]]>
对望雄伟的阿尔卑斯群山与俯瞰夏慕尼
一分钟认识勃朗峰环线tour du mont blanc (tmb)
勃朗峰环线tour du mont blanc (tmb),顾名思义就是环绕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(约4809米)周围一圈的路线,路途穿越法国、意大利与瑞士,语言主要使用法文与意大利文,简单的英文可沟通。无需事先申请通行证(permit)。
步道总长:约170公里
海拔高度:主要路线海拔约1,000~2,500米
总爬升/下降:10,080米
建议月份:6月中~9月中,旺季为7月&8月
所需天数:约8-11天
过夜型态:饭店、青年旅馆、山屋、授权营地露营
饮食选择:山屋购买或自炊(超市可补给)
路途风景:除了从各种角度欣赏令人震慑的阿尔卑斯群山之外,丰富的冰河地貌、清透的湖泊河川、阿尔卑斯特有的羱羊(ibex)、以及欧洲迷人的城镇点缀,其中包括户外爱好者朝圣地法国夏慕尼(chamonix)与意大利库玛耶尔(courmayeur),也在路途上。
活动赛事:tmb除了每年吸引超过10,000名的徒步者及越野跑者,每年8月底左右utmb (ultra tour du mont blanc) 越野跑举办期间,参赛的跑者约几千名,各地住宿会爆满,应及早预订或尽量避开这段期间。
tmb环线地图:可作为停留点的城镇与山屋
tmb高度图:总爬升/下降10,080米
许多路段俯仰皆是壮阔的冰河景色
幸运的话可以看见阿尔卑斯特有的羱羊
勃朗峰环线徒步难吗?
tmb住宿选择多,补给容易,如果走累了,城镇裡的公车及缆车还能载你一程,所以以长程徒步路线来说算是平易近人。但总长度170公里,长达约11天的徒步旅程,每天平均步行15-20公里,还是需要一定的体能来负荷,尤其山径起伏的幅度大,每天几乎都有陡峭且平均约1,000米的爬升与下坡,没有好的体力与意志会走到怀疑人生。 tmb主要路线是维护良好的山径,绝大部分的路都安全好走,没有困难地形需要架绳确保,但还是会遇到一些崎岖不平的路段,且有部分需要攀爬铁梯、大岩块,暴露感较重,需抓牢踩稳小心通行。
铁梯路段须踩稳小心攀爬
架设好的铁楼梯以便通行 / 时常会走进森林里
时常走在稜线上与群山对望
会遇到怎么样的天气?
tmb徒步的月份通常建议从6月中~9月中,短短的几个月间,各月份的天气可能有很大的变化。
各月份特色:
6月:经过严冬后,天气尚冷,未融的残雪多,路径可能被雪覆盖,临近下旬雪渐融。
7月到8月:天气相对稳定,早晚温差大,白天太阳直晒时炎热,气温约在20-30度,清晨及夜晚可能会降至10度左右,高海拔处温度更低且有风寒效应。少部分高处仍有残雪。
9月:上旬天气稳定,中旬开始依时间推进,天气渐转为不稳定,降雪机率也提升。
然而,山上天气总是多变,海拔落于1,000米~2,500米的勃朗峰环线也不例外,儘管是炎热的夏季,偶尔锋面也会带来寒冷潮湿的天气,且在炎热的午后也有雷雨的机会,一天之中可能从烈日转为雷雨或降雪,须注意天气预报,提前做好准备。
白天太阳直晒时让人感觉炎热
炎热的午后也有转阴及下雷雨的机会
一天之中可能从烈日转为降雪
山上天气多变各种天气都有机会遇到
住宿有哪些选择?
tmb沿线有符合各种需求的住宿选择,大致分成饭店、青年旅馆、山屋、营地,可依照预算及喜好安排。
住宿特色:
饭店:除了大城市法国夏慕尼(chamonix)与意大利库玛耶尔(courmayeur)有高级饭店之外,tmb沿线的饭店通常是小型或家庭式经营的,如一般饭店一样提供私人房间、卫浴及早餐,但费用通常较高。
青年旅馆:当你看到法文gites d’etape或auberges,可将它归为这一类,想做是inn, guesthouse, hostel即青年旅馆类型的住宿。这些旅馆提供基本的床位,附枕头与棉被,配有共用厕所和浴室(毛巾需自备)。通常房价里已经含有晚餐和早餐*注。
山屋:当你看见rifugios或refuge,即是这一类。通铺或上下铺的类型,提供枕头与棉被,并设有共用厕所,但淋浴设施依不同山屋而异,有些可免费使用限量热水,有些则需付费,但皆不提供毛巾。通常房价已包含床位及晚餐和早餐*注,部分山屋也可单买床位。
营地:鉴于环境保护的理由,tmb所经过的国家,对于露营的规定各有不同,所以找寻授权营地是在tmb宿营最建议的做法。授权营地费用通常不含晚餐与早餐,大多有淋浴与厕所的设施,部分营地提供交谊厅,附有微波炉、热水壶及充电插座等,相对其他住宿选择,露营是最便宜的方式,但需要自行准备帐篷及睡眠系统等装备。 若想野外露营,法国允许于晚上7点到早上9点间于公有土地上(自然保护区及火灾高风险区除外)扎营,意大利只准于高于2,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,瑞士则是全面禁止。(资料来源)
*注当你在预定旅馆及山屋时很常会看见法文demi-pension,意思是half-board = bed & breakfast dinner, 等于说房价包含“住宿床位&早餐+晚餐”; full-board则会再加上隔日午餐picnic lunch让你带走。
住宿的费用预估?
2022年的费用为准,为多数住宿价格区间,但也有例外。
饭店:依高级程度、不同城镇、房型等因素价格差异大。
旅馆及山屋的half-board:法国及意大利每晚约€50-65,瑞士约chf65-80。
营地:费用除了人数之外,有些帐篷数也会列入费用计算,2人+1顶帐篷于法国每晚约€15-25,瑞士约chf25-40。
camping de glaciers露营,正对冰河美景
山屋rifugio elisabetta被山脉及云雾围绕,非常梦幻
饮食有哪些选择?
在山径步道中,每天仍然能享用到热腾腾的餐点与冰凉的啤酒?我想这是tmb受欢迎的一大理由!
tmb沿线的饭店、山屋及旅馆基本都有提供热食餐点与丰富的饮料选择,许多徒步者甚至可以只为享用一杯咖啡或啤酒停下脚步,享受完再继续上路。山屋的午餐无需提前预定,但晚餐需要,午餐选择多样,晚餐则是陆续上2~3道菜肴及甜点,是值得体验的山屋文化。
此外,大多数下榻的山屋,提供外带隔日午餐picnic lunch(或packed lunch)的服务,通常是方便好携带的三明治、面包、水果等餐点,若需要可以额外付费请山屋准备。
多数山屋有蛋奶素的餐点,但对于严格素食、无麸质或有特殊饮食限制的人,可以试试看请餐厅定制化餐点,但并非每个山屋都能提供符合需求的餐食,所以还是建议自备食物比较保险。
对于想要节省旅费的人,自行炊煮绝对是一个好选择!由于tmb山径会穿过许多城镇与村庄,所以每隔几天就能于城镇的超市补给,无须一次背负长天数的食物,可说是非常平易近人的长程步道。
至于饮用水,欧洲的水龙头打开即能饮用,城镇与村庄也有公共的水龙头能装取饮用水,水的取得相当容易。但需注意採逆时针方向行进的最后一~两天,除店家卖饮用水外,几公里的路途皆无饮用水源,路途中的水源大多以河流为主,建议先用滤水器过滤后饮用,山屋的水也需用购买的。
饮食的费用预估?
2022年的费用为准,为多数餐点价格区间,但也有例外。
饭店:依高级程度不同及餐点内容差异,价格不一。
旅馆及山屋:午餐约€10-20,picnic lunch约€10-15;若无加入half-board,晚餐约€25-35,早餐约€10-15,需注意大多山屋旅馆都无法单点晚餐及早餐。瑞士费用会更高。
饮料:单杯约€3-7。瑞士费用会更高。
rifugio elisabetta道地的意大利炖饭,略带米心非常好吃
在乡间城镇常可看见不断流出水的水龙头,可直接装取做饮用水
货币与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的支付方式?
tmb为穿越法意瑞三国的长程步道,欧元为三个国家所通用的货币。虽然瑞士主要货币是法郎,但步道里大多数店家都接受欧元,旅程中仅仅约3天的时间在瑞士徒步,不必特地准备法郎(我们在瑞士住宿的营地及超市都能使用信用卡付款)。
大城镇里的饭店、青年旅馆、营地及商店都能接受信用卡支付,但山屋及山间小镇还是以现金为主要的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的支付方式,所以tmb徒步务必记得要携带足够的现金!
]]>